close
https://military.ft-rf.com.tw/
醫師蘇豐文指出患者腰椎MRI影像椎間盤壓迫處。 (記者王正平攝) 
七賢復健科徐子涵物理治療師示範「豎脊肌伸展動作」,將按摩球放在豎脊肌和牆壁之間(需避開脊椎位置)沿著豎脊肌上下找到特別的緊繃的位置做停留並適當加壓。一次20秒,重複3-5次。 (記者王正平翻攝) 徐子涵物理治療師示範「豎脊肌伸展動作」,先雙手手掌和膝蓋著地,肩膀在手腕正上方。吸氣時放鬆,吐氣時收下巴,肚子出力收縮使背往上拱起。停留15秒後慢慢放鬆,重複3-5次。 (記者王正平翻攝) 
徐子涵物理治療師示範「豎脊肌伸展動作」,跪坐在雙腿上,額頭貼地放鬆,吐氣雙手向前延伸。 (記者王正平翻攝) 
徐子涵物理治療師示範「豎脊肌伸展動作」,平躺雙腳抱胸,吸氣放鬆,吐氣手抱雙腿靠近胸口停留15秒,重覆3-5次。 (記者王正平翻攝)
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E7%B7%B4%E8%88%89%E9%87%8D%E5%82%B7%E8%85%B0%E6%A4%8E-%E5%BE%AE%E5%89%B5%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37歲賴姓男子國中時練舉重傷及腰椎,20年來飽受腰椎神經刺痛。近日腰痛發作倒地,磁振造影檢查診斷為腰椎及薦椎椎間盤突出與脊椎狹窄,接受微創手術治療後背部僵硬導致轉動脖子會痛的問題立即改善,術後第4天走路已無腰痛情形。
Military Antenna賴姓患者說,為了治療腰椎,嘗試過國術館、吃過一包6000元的中藥、昂貴的徒手復健等,保守治療10年未改善,走路超過10分鐘就腰痠,腰痛發作時有如針刺骨般疼痛,約3~6個月發作一次。
七賢脊椎外科副院長蘇豐文表示,臨床上椎間盤壓迫程度與患者主觀症狀因人而異,典型表現主要為腰臀痠痛,延伸至腿部痠、麻、痛。賴姓患者由於舉重傷害後造成腰椎問題使得背部肌群長期非常僵硬緊繃和疼痛,甚至連豎脊肌都受到影響,因為疼痛而不敢活動,因為不動而更加僵硬,形成反覆惡性循環。豎脊肌是一群位於脊椎兩側深部的肌肉,起始於腰部,向上延伸到後頸及上背部,對人體的運動和穩定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豎脊肌的問題除了造成常見的下背及臀部疼痛以外,對於轉身,甚至頸部轉動都會受到影響。
長時間保持特定姿勢會讓豎脊肌緊繃,引發屁股痛、下背痛等不適。平時可做豎脊肌伸展動作,幫助緩解豎脊肌緊繃。透過伸展讓背部緊繃的狀態好轉後,也要做「肌力訓練」降低未來腰酸背痛復發的機率。
蘇豐文表示,舉重非常看重瞬間爆發力、協調性和靈活度,未經專業指導,自己「玩」恐造成無法挽回傷害。他呼籲健身如果施力不當,就會造成傷害,例如深蹲、硬舉時,腹部前後側肌肉收縮、施力不當,就可能讓脊椎骨、椎間盤受力不均導致突出。若有肌肉骨骼疼痛,盡早就醫評估,避免進一步惡化。
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E7%B7%B4%E8%88%89%E9%87%8D%E5%82%B7%E8%85%B0%E6%A4%8E-%E5%BE%AE%E5%89%B5%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